由于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无法使用本网站所有功能,
建议升级至IE9.0以上版本,或使用Chrome、Safari最新版本浏览。
关闭
+
媒体新闻
【上海证券报】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中的“金融期货力量”—中金所优秀会员系列报道(十二)

中泰期货: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理念 

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完善业务服务体系


“过去十年,中国期货市场的蓬勃发展,是期货市场不断加大力度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也是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必然结果。”中泰期货董事长钟金龙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过去十年也是中泰期货厚积薄发、不断提高专业服务能力的十年。2012年至2021年,中泰期货客户资产规模由25.52亿元增加到180.95亿元;十年来累计实现净利润9.03亿元,向股东分红2.55亿元。特别是2020年以来,中泰期货在公司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主要经营指标全面大幅跑赢市场,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再上新台阶。

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2021年度优秀会员表彰中,中泰期货荣获优秀会员白金奖殊荣,彰显了公司在金融期货领域的头部实力。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

在钟金龙看来,过去十年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期货市场顶层设计日益完善,法治化建设不断推进,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的颁布实施有效填补了期货和衍生品领域的“基本法”空白,也将进一步护航和引导期货市场持续高质量发展。其次,品种覆盖上,我国商品金融、境内境外、期货期权协同发展,部分期货品种的国际定价实力不断提高,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速。同时,期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切实得到发挥,例如“保险+期货”模式为金融服务“三农”提供了全新路径,仓单融资为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等。

在此过程中,中泰期货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三农”发展的初心,不断创新突破,已形成以商品类场外业务、权益类场外业务和“保险+期货”创新业务为核心的场外衍生品三大服务模式,利用远期、互换、场外期权等场外衍生品工具为实体企业提供个性化风险管理服务,助力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降本增效。

2021年,中泰期货全年场外衍生品业务累计成交名义本金近1200亿元,业务规模排名行业前列,其中场外商品衍生品累计成交名义本金行业排名第3名,场外权益衍生品累计成交名义本金行业排名第9名,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优化金融期货客户服务支撑

自2010年股指期货合约在中金所挂牌以来,中泰期货始终高度重视金融期货业务发展,不断优化对金融期货客户的服务支撑,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凭借公司及母公司的信息技术领先优势,中泰期货能够实现对金融期货客户的综合服务,且在行业内具备鲜明特色。

中泰期货不断完善自身信息系统建设,同时与控股股东中泰证券XTP系统融合共建,实现“证期一体化”。公司通过业内领先的交易柜台系统以及个性化的信息技术服务,让广泛的金融机构客户、高频量化私募等专业投资者和其他金融期货交易者都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享受中泰期货带来的行情资讯及交易体验。

钟金龙表示,近年来随着投资者资产配置需求不断增加,指数化投资发展趋势明显,股指类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商业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挂钩股票指数的结构化产品规模持续扩大,各类金融机构场外衍生品场内对冲需求不断增加。中金所上市的股指期货及股指期权不仅满足了各类金融机构投资、避险需求,更助力了我国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据了解,今年2月某商业银行发行了一款挂钩沪深300指数的理财产品,并向中泰期货子公司中泰汇融资本买入该产品中嵌入的期权,以实现风险转移。通过在中金所开立对冲账户,中泰汇融资本利用沪深300指数期货以及指数期权对冲场外期权风险,有效实现了风险规避。

期待金融期货产品更加丰富

钟金龙认为,就目前情况看,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金融期货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仍有提升空间。期待更多贴近市场需求的金融期货产品能够推出,如外汇期货、创业板股指期货等。在钟金龙看来,丰富的产品能够更好满足投资者对冲风险的现实需求,有利于金融期货品种管理风险功能更好发挥。

钟金龙建议,市场各方继续加大力度,推动机构投资者认识和了解金融期货,鼓励投资者充分利用金融期货衍生品工具交易机制开展金融创新研究,进而提升配置资源的效率。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监管及指导措施,加强对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引导,中泰期货积极响应相关政策,为机构培育及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做了积极探索。

一方面,中泰期货全面加强对专业投资者的服务,充分利用投资咨询业务,发挥衍生品投研优势,为专业投资者提供深度调研、投资分析等服务,配合投资策略开发,着力提升投资者对衍生品市场的认识及参与度;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推广长期投资理念,与母公司共同探索开发适合中长期投资的产品。中泰期货将持续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通过传播期货理性投资理念,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创造更加健康的市场环境。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2011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42625号

建议使用IE9.0+浏览器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9052号